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罗医生,你好。我今年 27岁,还没结婚,身高一米六,体重 110 斤。身边人总说我不算胖,但我自己觉得我是女孩子,身上肉有点松,尤其是腰腹那里,穿衣服不够利落,心里挺在意的,想请你帮我调理调理,让身体更清爽些。
我这身体情况是这样的:平时嗓子里总像有痰,黏黏的咳不净,早上起来嘴里黏腻,还有点怪味;晚上睡觉不踏实,偶尔打呼噜,睡得浅,稍有动静就醒,醒来身上有时潮乎乎的像出汗;白天没什么精神,稍微忙点就累,爬个二楼都得歇口气;吃饭胃口不错,可吃完总腹胀,半天不消化,偶尔还反酸;大便不规律,经常不成形,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;腰腹总有点发凉,天热也得盖着点,手脚不暖和,冬天更是冰凉。你看能帮我调调吗?
中医里常说 “肥人多痰湿”,《丹溪心法》早有记载,这里的 “肥” 不单看体重,更看体内痰湿状态。痰湿生成多与气虚相关,气就像身体的 “动力”,气不足则津液运化无力,停聚成痰湿,哪怕体重不重,也会觉得身体沉重不清爽,形成恶性循环。《景岳全书》提到 “脾虚则水湿不化,聚而为痰”,脾胃虚弱则运化差,痰湿易堆积;再加上 “命门火衰,不能温煦脾土”,好比灶火不足,水谷难腐熟,痰湿更易滋生。你腰腹凉、手脚冰,正是命门火衰的表现;痰多、便黏,则是痰湿内盛之象;乏力、精神差,皆因气虚所致,这些问题相互牵连,才让身体始终处于不清爽的状态。
针对以上这个女孩子这种情况,我用的方子如下:党参15 克、白术 15克、茯苓 15 克、薏苡仁30克、芡实 30 克、肉桂 3 克、白芥子 9克、陈皮 6 克、甘草 5 克。
这个方子从补气健脾、温肾助阳、化痰祛湿三个方面着手,逐步改善身体状态。党参能补脾胃之气,为身体添 “动力”,让运化有底气。白术和茯苓搭配,白术燥湿健脾,如海绵吸收多余湿气;茯苓渗湿利水,似排水管导出湿邪,二者配合助脾胃摆脱湿邪困扰。《本草经疏》言白术 “健脾燥湿,为治痰之本”,正是此理,脾胃健则痰湿无由生。
薏苡仁可增强祛湿之力,兼能清利湿热,让湿邪有明确出路;芡实则固涩脾肾,防止正气随湿邪流失,一泄一固,使祛湿更稳妥,不致耗伤根本。
肉桂虽量少却关键,能温补肾阳,如给命门 添柴加火,使肾阳得复而温煦脾胃。《本草汇言》谓肉桂 “温肾通阳,助脾胃运化”,此处用之,既能激发脾胃潜能,又能使补而不滞。
化痰湿方面,白芥子能温化体内黏腻痰湿,对付嗓子里难咳之痰尤为适宜,可化开深层痰湿;陈皮理气化痰,让气机顺畅,气行则湿化、痰消,避免痰湿 “盘踞” 体内。最后加甘草,调和诸药药性,防温燥药伤阴、补益药滋腻,还能辅助健脾,使方子更平和。
这些药搭配起来,既补脾胃之气以断痰湿之源,又温肾助阳以增运化之力,再辅以化痰祛湿之品以除已生之邪。坚持调理一段时间,脾胃功能渐强,气足则痰湿自减,手脚冰、腰腹凉的情况会慢慢缓解,嗓子里的痰会变少,腹胀、便黏的问题也会改善。随着身体逐渐调和,白天的精神头会回来,爬楼、做事也不会轻易觉得累,整个人会变得轻快,从里到外透着清爽。调理期间,注意少吃生冷油腻之物,适当锻炼,更能助身体恢复。需提醒的是,上述调理仅基于描述情况。中医讲究 “千人千方”,症状相似者,因舌象、脉象不同,用药也有差异。如手脚冰可能是阳虚或夹血瘀,痰多有寒热之别。建议面诊,结合更多细节调方。以上仅为相关科普,助你了解基本思路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