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机械手,竟然能跟人猜拳,还能举起15公斤的哑铃!7月5日,深圳宝安,兆威机电发布了一款“灵巧手”,现场围观的人群都看呆了。这只手不仅长得像人手,还能感知、抓握、甚至自己学习,简直像科幻电影走进现实。
这只灵巧手不是摆设,是兆威机电花了912天、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。它有三款型号,分别是内置6个、17个和20个微型电机的版本。别小看这些电机,它们让这只手能灵活地弯曲、抓东西,甚至完成人手都做不到的精细动作。比如,现场展示时,它轻松抓起一个15公斤的哑铃,单指就能承受1公斤的重量。这实力,放在工厂、医院甚至家里,都能派上大用场。
灵巧手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柔软的电子皮肤,摸起来跟真手差不多。记者亲手试了试,硅胶材质软软的,上面还有仿真的指纹。这种电子皮肤不只是好看,里面装了传感器,能让手感知外界的压力、温度和形状。换句话说,这只手不仅能“看”,还能“感觉”,跟人的手越来越像了。
更厉害的是,这只手还能自己学习。现场有个工作人员跟它猜拳,第一局,工作人员出“布”,灵巧手立马出“剪刀”,赢得干脆利落。几轮下来,它好像能猜透对手的意图,每次都在对方出手的瞬间做出反应。工作人员笑着说,这不是作弊,而是靠高速摄像头和算法,灵巧手能通过肌肉的细微动作预测下一步。这“聪明”劲儿,让人忍不住想鼓掌。
为什么这只手这么牛?核心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力量。6到20个自由度,意味着它能像人手一样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,比如抓杯子、拧螺丝,甚至做手术都不在话下。更重要的是,它内置了一个“小脑”,能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的精准度。举个例子,就像你刚学骑自行车,摔几次后就越来越稳,这只手也是这样,干活越干越好。
兆威机电的目标可不只是做一只厉害的手。他们想打造一个“灵巧手生态”。啥意思?就是不光卖成品,还要开放技术、数据,甚至跟其他公司一起开发新产品。他们的CEO叶曙兵说得直白:要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,光靠一家公司不行,得大家一起干。他们愿意分享技术,带着上下游企业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。这格局,确实让人佩服。
这场发布会选在深圳宝安,不是随便挑的地方。宝安这块地,简直就是科技企业的“福地”。兆威的首席专家陈毅东说了,他们能有今天,离不开宝安的支持。政府不光给钱,还给方向。比如,宝安会第一时间告诉企业,哪些技术是未来的风口,哪些市场有潜力。这就像有人帮你指路,让你少走弯路,直奔目标。
钱也是个大问题。研发灵巧手这种高科技,烧钱是肯定的。宝安直接出手,给了兆威专项补贴,帮他们扛住了算力成本的压力。还有百亿级的产业基金,专门用来支持企业更新设备、搞研发。陈毅东说,这些钱就像及时雨,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,让团队能一门心思搞技术。
人才更是宝安的王牌。陈毅东自己就是宝安高薪挖来的专家。他提到,宝安不仅给顶尖人才开绿灯,还特别重视普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。这里有专门的“宝安工匠”评选,奖励那些默默钻研技术的实干家。还有人才房、好学校、好医院,让大家能安心在这儿扎根。有了这些,技术人才愿意留下来,把冷板凳坐热,干出一番事业。
这场“指尖风暴”,才刚刚开始。你觉得,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?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