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尔西在补时阶段绝杀利物浦,这本身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。但比赛结束之后,当马克·库库雷利亚站在场边对着镜头说话时,他那几句轻描淡写的话,恐怕比丢掉三分更让利物浦的教练组感到刺耳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分析了,这几乎是在公开处刑。
库库雷利亚说,他们的主教练恩佐·马雷斯卡在比赛末段明确指示球队,要着重攻击利物浦的右路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知道穆罕默德·萨拉赫不会回防。这个战术意图非常清晰:利用萨拉赫留下的空当,在利物浦的右后卫位置上形成人数优势。当时顶在这个位置上的,还是临时客串的多米尼克·索博斯洛伊。一个中场球员被推到他不熟悉的位置,还要面对对方边后卫和边锋的轮番冲击,结果可想而知。
这事儿说白了,挺没面子的。一支顶级球队的战术命门,被对手在赛后这么直白地点出来,不常见。我跑了十几年足球报道,见过太多教练在发布会上云山雾罩,把战术细节藏得严严实实。库库雷利亚这么一说,几乎等于拿着高音喇叭向全英超宣告:我们找到了对付利物浦的办法,而且这个办法简单有效,就是打他们的右路,打萨拉赫的身后。
萨拉赫不积极参与防守,这算新闻吗?不算。这些年,他就是靠着这种在前场节省体能、“待机”反击的踢法,才成为了利物浦最锐利的矛。在克洛普那套运转到极致的“高位压迫”体系里,总有像亨德森那样不知疲倦的工兵型中场,或者一个运动能力极强的右后卫,去填补萨拉赫留下的防守真空。整个体系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一个零件的“特殊设置”被其他零件的超额运转给完美代偿了。
现在呢?利物浦正经历阿尔内·斯洛特上任后的阵痛期,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三场失利。新的战术体系显然还没磨合到位,过去被掩盖的问题,现在就像退潮后裸露在沙滩上的礁石,显得格外突兀。更要命的是,右后卫这个位置本身就成了球队的难题。康纳·布拉德利上半场表现糟糕被换下,夏天签下的杰里米·弗林蓬似乎也还没完全融入。斯洛特无奈之下,只能让索博斯洛伊去客串。让一个组织核心去干边后卫的脏活累活,这本身就是个冒险的决定。当这个临时拼凑的防守点,恰好又对上了对手精心策划的攻击点时,失球就成了大概率事件。
库库雷利亚的进球助攻,正是这一战术的直接体现。他接到恩佐·费尔南德斯的传球,在左路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完成了传中,最终由埃斯特旺完成致命一击。整个过程,利物浦的右路防守形同虚设。
有意思的是,上个赛季的利物浦还是以“绝杀之王”的面貌出现的,他们在第83分钟或更晚的时间里打入关键进球,赢下了不少比赛。如今,他们自己也开始品尝被对手在最后时刻击败的滋味。这或许不是心态崩了,而是在战术层面,当球队的运转不再流畅,那种能撑到最后一分钟的底气,也就跟着一起消失了。
当然,现在就唱衰利物浦还为时过早。毕竟在这波连败之前,他们也曾取得过一波连胜,证明了球队的底蕴还在。但库库雷利亚的这番话,就像一个响亮的警报。它告诉斯洛特和他的团队,一个曾经不是秘密的“秘密”,现在已经被对手摆在台面上公开利用了。
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些经典的转会案例,一个超级攻击手加盟,所有人都为他带来的进球而欢呼,却往往忽略了他对球队原有攻守平衡的潜在影响。萨拉赫的问题不是新问题,但利物浦的体系变了,环境变了,老问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新麻烦。当你的弱点被对手如此清晰地洞察并执行打击时,接下来每一支面对利物浦的球队,手里恐怕都会拿着相似的战术说明书。阿森纳可不会停下来等他们慢慢调整。斯洛特需要尽快找到答案,否则这扇被库库雷利亚捅破的窗户纸,很快就会变成一堵无法逾越的墙。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